海原县海城街道办探索社区助餐服务新模式
近年来,海原县海城街道办持续推进“老饭桌”工程,以长者食堂为载体,积极探索从单一助老餐饮向多元化社区服务转变的新路径,让一个个社区食堂不仅成为老年人的“幸福餐桌”,也成为居民身边的“暖心驿站”。
近日,在海城街道办南苑社区长者食堂内,饭菜香气扑鼻,土豆烧牛肉、辣子鸡、清炒玉米丁、家常豆腐等菜品整齐摆放,荤素搭配、营养均衡。该食堂由专业餐饮团队运营,从食材采购到营养搭配全程规范管理,保障老年群体吃得安心、吃得健康。
“早上的包子、鸡蛋、稀饭才5毛钱,中午米饭汤菜一荤一素才6块钱,还有休息、娱乐的地方,太方便了!”社区居民张秀兰连连点赞。
根据海原县老年助餐服务政策,政府对老人餐费给予补贴,确保长者食堂饭菜价格低于市场价。然而,随着老年人口增多、运营成本上升,部分食堂面临可持续运营难题。如何实现“自我造血”?海城街道办积极创新思路,将“长者食堂”转型为“社区食堂”,服务对象从老年人拓展至全体居民。
“我在这附近上班,中午没时间做饭,来这吃饭既方便又实惠。”市民李国花说。尽管年轻人不享受助老优惠,但清淡健康、物美价廉的餐食依然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就餐,有效提升了食堂收入。
与此同时,社区食堂也进一步优化助老服务。针对独居、失能等特殊困难老人,食堂开通送餐上门服务,并逐步接入居家健康监测功能。“有时候去不了食堂,工作人员就免费把饭送到家门口,太方便了。”居民张继成感慨地说。
海城街道办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马林介绍,目前街道办已在南苑、东城等4个社区建成惠民食堂,采取“政府补一点、企业让一点、个人付一点”的运营模式,日均服务群众超80人次,下一步将在其余5个社区陆续推广,并联动更多公益资源,打造集就餐、康养、社交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。(通讯员 孙栋彬 李隆)